中國製造的故事似乎都脫不掉一個窠臼:在行業高速成長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空前慘烈的價格戰,劇烈洗牌的結果使得大多數市場競爭參與者橫屍沙場,少數有幸生存者大多也是傷痕累累,缺乏核心技術支撐的整個行業隨之陷入低潮。 時下中國LED行業似乎正同樣在按照上述中國製造的經典劇本的規定套路進行排練。 據LEDinside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市場LED照明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2014年僅LED照明產值將達178億美元,整體LED照明產品出貨數量達13.2億隻,較2013年成長68%。 與之對應的是蜂擁而來的市場參與者。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中國LED上市企業共52家,分佈在上游芯片、中游封裝、下游應用(主要包括LED照明和LED顯示屏)等產業鏈中。除此之外,中國LED非上市企業已達近3萬家,主要聚焦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中,聚集在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的非上市LED企業約2萬家,佔整個中國LED企業總數的70%以上。
“珠三角區域絕大多數LED企業都屬於同質化競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它們中的大多數依托價格戰興起,同時最終又將死於價格戰。”一位券商行業分析師表示。 面對整個行業呈現的白熱化競爭環境,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彥輝告訴記者,行業內的一些知名廠家已經面臨庫存增加,應收賬款難以收回的窘境。實際上對於已經開始的行業洗牌的最終結果,部分業內人士有著更為嚴峻的判斷。以芯片領域為例,杭州士蘭明芯總經理江忠永認為,現在國內20家左右的芯片廠家,5年後能活下來的大概只有5家。 有深圳LED廠家知情人士對記者說,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又充斥著低門檻下蜂擁而入的廠家,再加之行業標準、遊戲規則的缺如,“前路迷茫剩下的唯有叢林法則。
” “野蠻生長”
國內LED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經過近40年的發展,目前已初具產業規模。據了解,2013年廣東省LED產業規模已經達到2811億元,在廣東省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排名第二,增速第一。 然而,多而不大,大而不強,魚目混珠泥沙俱下仍然是這個行業的現狀。艾比森光電董事長丁彥輝告訴記者,絕大多數國內LED企業都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核心技術大多集中在日韓及台商企業手中。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季度,廣東LED專利授權量為62540件,占同期全國LED專利授權量的28.96%,其中深圳市以18077件位列廣東省首位。然而,數據背後的情況卻讓人難以樂觀。據了解,在上述國內LED行業專利授權中,最為核心的發明專利只占到總量的5%左右,大量的專利授權主要為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這正好展現了國內LED行業勞動密集型低端製造業的真實地位。
新興產業戰略智庫分析師吳海燕表示,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發明專利的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區域和企業創新能力的高低,擁有更多發明專利的地區和企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掌握了更大的主動權。 事實上,由於國內整個LED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擴張期,大量進入的企業在陶醉於爆發式增長的虛幻盛景之中時。在記者採訪過程中,深圳多位LED廠家老 闆,都不無憂慮地提到這方面的問題。他們認為,在國際巨頭目前國內薄弱的LED專利體係幾乎處於不堪一擊的地位。這也正是包括德豪潤達、雷士照明、佛山照明、九洲光電、聚作照明、日上光電、鴻利光電、中鎵半導體等一大批LED龍頭企業不遺餘力全力推進LED產業專利產業聯盟背後的動力所在。
價格問題:製造業的硬傷
“有時候突然覺得LED沒有技術,它就是個製造業”,在談到LED下游行業對日韓、歐美等地區的芯片技術依賴時,丁彥輝說。 事實上,LED照明仍處於滲透期,因而,價格仍然是LED照明推廣的最大製約因素。據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技術日新月異的階段,一般消費者暫時不需要10年不換的燈具,因此在達標的前提下,企業可盡量降低成本,而不必把燈具壽命等性能做到極致。這也只是低端企業扎堆生長的土壤。 晶元光電市場行銷中心協力林依達認為,由於研發領域的投入、設備支出、機會成本等因素,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使得LED芯片廠家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將會持續兩三年。他表示,當前LED芯片廠家仍然太多,未來將會形成一至兩家龍頭企業和三至五家具有特點的企業組成的產業格局。 “總之,價格戰不過是行業洗牌的一種常規手段而已,最終將沒有競爭優勢的廠家清理出局。”深圳一位LED廠家老 總表示。除此之外,工藝技術也是中國製造的一大硬傷。製造業的強大而在設計方面短板,使得LED照明這個光與影的藝術在走向高端。
LED怪圈:賒來的市場
在今年IPO第二次開閘後,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終於登陸創業板。然而,自艾比森通過證監會審核到拿到批文上市,時間已過了兩年。 其實,早在三年前,幾乎一夜之間,LED企業集體登陸資本市場。雷曼光電、奧拓電子、聯建光電等LED企業均紛紛走上了IPO之路。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5月,中國LED上市企業共52家,分佈在上游芯片、中游封裝、下游應用(主要包括LED照明和LED顯示屏)等產業鏈中。 儘管有資本市場為依托帶來的底氣,一些上市公司的老總卻仍然心懷憂慮。一家深圳LED行業老大就向記者表示:“在LED行業高增長的背後,最令人揮之不去的噩夢是大量存在的應收賬款和庫存。實際上很多廠家的應收賬款早已成為無法收回的壞賬,一旦危機爆發,很多現在看上去光鮮亮麗的廠家其生命便會立刻戛然而止。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 據業內人士介紹,以LED顯示屏行業的情況為例,其快速增長的基礎大都建立在應收賬款風險之上,這就難怪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接觸到的不少業內人士用直接用行業發展“怪圈”形容這種情況。 據了解,在通常情況下,LED企業為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佔有率,往往採取分期付款銷售的方式,即客戶先付部分首款,安裝完成後再付部分款項,等驗收無誤後再付尾款,這無疑導致企業應收賬款餘額的持續增加,一旦出現壞賬、死賬,企業蒙受的損失將難以預估。 迄今為止,“零首付”依然是艾比森的一個“招牌”,其實,早在2012年,艾比森第一次申請上市時就提出過這個概念。
據艾比森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0年主要針對標準化產品對部分客戶推出“零首付”銷售政策,即客戶下單時無需支付預付款,全部貨款或大部分貨款在交貨前支付。 記者在查閱艾比森年度財務報表時發現,在2011年-2013年,艾比森的應收賬款分別為3133.8萬、7004.4萬和9707.1萬,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0.43%、11.26 %和7.94%。在艾比森應收賬款一路飆升的同時,2011-2013年,艾比森的存貨分別是6042.9萬、8331.6萬以及9522.8萬。 事實上,應收賬款的累積和庫存的積壓也使艾比森近幾年的資產負債率不斷增加。在2011-2013年,艾比森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1.25%、43.89%和47.49%。接下來記者在查閱同樣從事LED顯示屏並且以出口為主的艾比森同行奧拓電子和雷曼光電的相關資料發現,奧拓電子在2011-2013年的資產負債率分佈為12.49%、15.49%、 16.29%,同期,雷曼光電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1.16%、15.45%、15.68%。 除此之外,質量問題也是一大隱患。由於質量瑕疵,貨款收不回的情況時常發生,也是導致相關廠家生產效益受限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果質量不好,那麼企業就要為顯示屏買單,在接下來的一定期限內,客戶隨時可以終止付款。”有業內人士表示。
via LEDINSID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