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則上未實現損失或利益都要消除,但因為毛損可能是隱含了市場價格有跌價的情況,所以東芝的會計處理上,認為這已經是「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跌價損失(後續將有對「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介紹),而並不消除未實現的毛損。而東芝就是利用了毛損在合併時不會被消除的特點,刻意在仍然會是毛損的範圍內提高售價,等於是增加營收並減少毛損的金額。

 

2015年4月,日本百年老字號公司東芝電子(Toshiba Corporation)爆出財務報表不實的醜聞,由董事長為首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但因初步調查發現財報不實的層面及金額過於龐大,且為了增加投資人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的信心,5月中改為全部由與東芝利益無關之外部專業人士組成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接手調查,並於7月21日公布三百多頁的調查報告書。

此調查報告的內容,主要是闡述了自2008年來長期不當會計處理的原因及影響,稅前損益總共必須要下修1,518億日元。為了對此財報不實負責,以田中久雄社長為首共8位董事及高級幹部引咎辭職。嗣後為防止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於7月29日成立由4名外部董事及4位外部專家(包含律師及會計師)組成的經營刷新委員會,將於未來監督東芝的會計處理。2014年度(2015年3月31日)的財務報告預計於8月31日公布,將追溯修正以往年度重大的不實項目。

東芝股價從4月1日的501日元一路跌至7月31日的380日元,跌幅高達24%。財報不實的金額也從原本宣布的500億日元擴大到1,500億日元,以最近一期2014年Q3未修正前的財報來說,相當於原本19,085億日元的股東權益,會消失8%左右。媒體沸沸揚揚地用「虛增利潤」、「財報灌水」、「隱藏虧損」等驚悚的標題來報導,甚至進一步連結到審計公費佔比過低,是造成會計師查不出財報不實的原因。

然而,大家是否真的了解,到底財報不實是如何不實?所謂的「需要下修稅前利益」,是只是個會計上的意義,還是對於現金流量也會有影響?這1,500億日元的修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除了知道東芝財報不實1,500億日元的事實以及社長下台以示負責的結論外,我們應該藉由東芝案例,了解是什麼樣的手法造成了本次的結果,以在未來檢視其他有相同營運或交易的企業會不會也有同樣財報不實的可能,避免再次發生相同的情況傷害投資人的權益。

東芝獨立調查委員會針對以下4種領域,調查了2008年度至2014年Q3不當的會計處理的手法,以及因為這些不當的會計處理造成歷年來的營業收入與稅前淨利必須修正的金額:

東芝假帳 表一

東芝假帳 表二

從列表可以看出來:

1. 營業收入需要修正的金額不大,並非像Kanebo虛增營收類的財報不實。而深入各類會計議題後,也會發現實際上並非像Olympus隱匿虧損並試圖透過海外交易來掩蓋的處理模式。

2. 東芝操作的手法,多是屬於跨期間會計利潤的挪移,遞延成本或損失到未來的年度,並不涉及現金的收支付,對於當年度實際的現金流量也不會有影響,僅是在會計面營造出前面年度營運利潤良好的假象。

這樣的手法,其實相對簡單,也就是說不難發生在其他有同樣營運或交易的公司上。

接下來,將會陸續解釋各類不當會計處理的手法。

[映像事業部門的收入與營業費用]

東芝的映像事業部門主要是電視的製造及販售業務,金融海嘯後業績衰退,在必須達成嚴格營利目標的指示下,開始刻意調整損益。

以下簡單介紹主要的兩種:

1. 延遲費用的認列

在正確的會計應計基礎下,替當年度賺取營業收入有貢獻的營業費用,應該要與該營業收入認列在同一個會計年度,也就是「收入與費用的配合原則」。

儘管還沒有收到廠商請款的憑證,或者是還沒有實際付款,像是物流及販賣費用等已經發生的費用,在期末時都應該要先估計在會計帳上。

但東芝刻意等到收到廠商的憑證、甚至是實際付款時,才在次一個年度入帳,造成會計報表上看起來前面年度的費用較低、營業利潤較高的假象。

2. 集團內交易虛增營收

從合併財務報表的觀點來看,集團內部公司間的銷貨就像是左手賣給右手,而不是真正實現的交易。為了避免貨品在兩手之間墊高售價轉來轉去就可以製造出有營收的假象,在被真正銷售給外部的公司前,那些貨品的毛利或毛損都被稱為「未實現損失/利益」,合併時應該要被消除。

東芝假帳 表三

舉例來說,母公司有一個成本$10的電視,以$15銷售給子公司。母公司賣掉了電視,存貨剩0,並產生了$5的銷售毛利,而對子公司來說,這個從母公司買來的存貨成本是$15。但是,如果從整個集團合併來看,母公司銷售給子公司的交易只是公司間的轉移,實際上沒有幫集團賺到利潤,存貨成本也應該是原本的$10。所以$5的銷貨毛利及存貨成本,需要在合併時消除。

然而,雖然原則上未實現損失或利益都要消除,但因為毛損可能是隱含了市場價格有跌價的情況,所以東芝的會計處理上,認為這已經是「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跌價損失(後續將有對「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介紹),而並不消除未實現的毛損。

東芝就是利用了毛損在合併時不會被消除的特點,刻意在仍然會是毛損的範圍內提高售價,等於是增加營收並減少毛損的金額。
via upptune.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D照明-群能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